紀實:來自星星的孩子
1爸爸愛喜禾
“犬子在,不遠游。”蔡春豬,原名蔡朝暉,作家,編劇;1973年生于湖南一個小縣城,曾做過時尚雜志編輯、時事脫口秀策劃兼副主持。兒子喜禾兩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癥,他的博文《寫給兒子的一封信》滿是一位父親對患有自閉癥的兒子的無限愛憐,引起劇烈反響,在一夜之間,被瀏覽數十萬次。他在新浪微博開設了微博爸爸愛喜禾,被譽為“自閉癥之父”。他說“我只要看到喜禾就很幸福——因為他是我兒子,和自閉癥無關 。”
2“同桌媽”陪自閉癥孩讀書7年
55歲的龐芝華在一群孩子中格外顯眼,在她身旁,16歲的兒子包涵正舉手爭取回答問題。包涵的每一次舉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是一名“來自星星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這個“同桌媽媽”一當就是7年。3歲那年包涵被查出患有自閉癥,此后媽媽龐芝華辭去工作,全身心照顧兒子。孩子上小學,曾是中學教師的她應聘到兒子學校做清潔工。到了小學三年級,她申請進入課堂,陪孩子聽課,回家再為他講解重點。這個“同桌媽媽”一當就是7年,這些年,龐芝華每天都要記錄下老師講的每一道例題, 每一個解答過程。她用完的筆記本,摞起來足有1米多高。
認識:什么是自閉癥?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嚴重的廣泛性發育障礙性疾病。自閉癥兒童的所有生理檢查結果都是正常的,目前尚未找到發病的具體病因。
識別:自閉癥3典型特征
南京腦科醫院 鄒冰
1核心癥狀:社會交往障礙
有的患兒在嬰兒期就缺乏與親人的目光對視,也缺少面部表情。當別人要抱他起來時,往往不會像正常兒童那樣伸出雙手表現出期待別人抱起的姿勢。與父母離別時無明顯的依戀表情,見到父母時又無愉快的表示,見陌生人也類同見到父母的表情,有時呼喚其名字,也時常不理會,無反應。有需要時就拉著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運用點頭或搖頭表示同意或拒絕等,這些都是社交障礙方面的常見表現。
2沉默不語或較少使用語言
大多數自閉癥兒童言語很少,情況嚴重的甚至沒有言語,即使在別人大聲呼喊他的時候也不做任何應答。有些孩子雖然可以發聲,但是卻無法完成情景交流,他們常會尖叫、哼哼或發出別人不能聽清或不可理解的“話”,或者自言自語,也稱為“自我中心語言”。另外,有些孩子還會在先前表現為言語能力正常,但在3歲至4歲半的時候出現言語能力的突然衰退,從而失去了情景交際的能力。
3刻板、僵硬的行為方式應對環境
自閉癥兒童常有不尋常的興趣和非同一般的游戲方式,常常在較長時間里專注于某種或幾種游戲或活動,如著迷于旋轉鍋蓋,或自己在地上轉圈,即常會對某些物件或活動的特殊迷戀,對迷戀物件會終日拿著,數十天如此。有的人有刻板、重復的行為和特殊的動作姿勢,常獨自來回踱步、自身旋轉、轉圈走、重復地蹦跳。
細節:自閉癥8個年齡細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鄒小兵
1、六個月或更大時,孩子還沒有大笑,或做出其他溫暖和快樂的表情。
2、九個月或更大時,孩子還不能與他人分享聲音、笑容,或其他面部表情。
3、十個月大時,孩子聽到自己的名字還沒有反應。
4、一歲大時還不會咿呀學語。
5、一歲大時孩子還沒有做出與外界交流的手勢,如指東西,給父母看東西,伸手拿東西。
6、十六個月大時孩子還沒有語言。
7、兩歲大時在孩子的語言中還沒有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組成的詞組,不包括模仿。
8、在任何時候,孩子的語言能力或社會互動能力出現退化現象。
提醒:自閉癥兒童3歲前治療效果最佳
自閉癥孩子在3歲之前,通過后天的特殊教育輔導,早期進行干預治療可以幫助孩子在后天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作用,且效果越早越好。家長如果發現幼童有不搭理人、興趣狹窄、不會正常表達需求等癥狀,應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腦科中心診治,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誤區:自閉癥孩子都具有特殊技能和高智商
只有比例不到10%的自閉癥患者擁有特殊的“天才能力”,絕大多數自閉癥兒童存在智力問題,在學習語言、形成技能、控制情緒、適應環境等方面要比普通孩子困難。
|